从《九章算术》看古代数学与儒学的关系
Loading...
Date
Authors
Journal Title
Journal ISSN
Volume Title
Publisher
Abstract
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以汉代《九章算术》的出现为重要标志。《九章算术》实际上是246道应用题及其解法的汇编,分为方田、粟米、衰分、少广、商功、均输、盈不足、方程、勾股九章。关于该著作的产生,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在所撰著的《九章算术注》“序”中说:
周公制礼而有九数,九数之流,则《九章》是矣。往者暴秦焚书,经术散坏。自时厥后,汉北平侯张苍、大司农中丞耿寿昌皆以善算命世。苍等因旧文之遗残,各称删补。
刘徽的这段话包括了两个内容:其一,《九章算术》来自儒家经典《周礼》的“九数”;其二,刘徽所注的《九章算术》是经过张苍删补过的。
《周礼》的“九数”指的是《周礼·地官司徒·保氏》所言:“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,乃教之六艺:一曰五礼,二曰六乐,三曰五射,四曰五御,五曰六书,六曰九数。”这就是古代教育必须学习的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六门功课,“九数”是指“数”学这门功课有九个细目。关于“九数”的细目,《周礼》并没有列出。东汉的郑玄在他的《周礼注疏·地官司徒·保氏》中引郑司农(郑众)所言:“九数:方田、粟米、差分、少广、商功、均输、方程、赢不足、旁要;今有重差、夕桀、勾股也。”这也许就是早期的《九章算术》的纲目,与其后刘徽所注的《九章算术》中的纲目类似。